首页 > 最新动态 > 石油和化工类19个职业教育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发布
最新动态
石油和化工类19个职业教育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发布
2025-02-1110

2020年7月20日,为了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教育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修(制)订工作。在教育部领导下,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组织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石化行指委)的专家开展了第一批19个标准的研制工作,覆盖生物与化工、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3个专业大类,化工技术类、石油与天然气类、非金属材料类3个专业类的19个专业,包括中等职业教育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10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1个,近日已在教育部网站公布。

《标准》研制过程中,汇聚行业、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力量,组建了行业工作组和19个研制组,对《标准》进行一体化设计、统一要求。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需求、反复论证、内审复核,形成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固化标准成果。成稿过程中先后吸收中国工程院院士、综合组专家建议18条,吸收地方、行业、企业意见106条。

新修订《标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法新要求,全面展现了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要素和环境要求,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四新”发展要求,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适用于“十四五”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规划目标,推进“双碳”与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化工职业类型教育。

1.服务国家战略,契合现代化工产业发展需要

紧紧围绕“制造强国”“质量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或倡议,新修订《标准》紧盯石油化工行业变革和科技创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参照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要求,融入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对化学品生产、智能化生产管理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顺应石油和化工行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新修(制)订《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多个环节充分体现了石油与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标准化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满足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例如在新修(制)订《标准》中更新或加强了化工安全操作、绿色化工技术、智能化生产工艺、智能控制过程等课程。

2.中高本一体化设计,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依据职业面向,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适应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标准厘清了中高本各层次培养目标,体现了纵向贯通、职普融通。一方面,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三个层次职业教育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强调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注重不同培养层次专业的衔接和差异,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次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端技能人才,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关联、递进与区分,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各专业毕业生可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接续专业,既包括接续高职专科专业、高职本科专业、专业硕士学位等职业教育类型专业,也包括接续普通本科专业、硕士学位等普通教育类型专业,为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奠定基础,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3.强化数字化素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数字素养纳入新修(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培养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拥有数字化实践能力的人才。新修(制)订《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专业教研组织等环节均践行了数字化理念,满足化工产业数字化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例如分析检验技术专业高职专科培养能够从事自动监测/在线分析系统运维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开设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化工软件应用技术领域的课程;新开设的化工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建议开设大数据平台运维、化工智能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内容,促进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适应化工行业发展新趋势。

4.适应企业岗位需要,注重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注重与生产实际紧密对接。首次明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定了实践性教学学时,并对实训和实习做了重点强调,促进技术技能提升。例如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设置化工管路拆装、密封技术、无损检测等实训项目,要求在化工专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修理行业的化工生产、设备制造企业进行实习。新增的“毕业要求”部分,明确学生实习、实训、学业成绩等考核要求,鼓励学生毕业时取得职业类证书。

更多融入职业精神,注重职业素质养成。融入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成本意识、绿色环保、创新思维等化工职业精神内涵及要求,融入爱岗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增强现代企业化工文化价值认同。例如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文化史、责任关怀导论、技术创新方法等课程纳入必修与选修课程。

5.适应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需要,鼓励特色创新

体现标准的引领性、指导性,同时也注意到区域差异和校际差异,为职业学校的自主特色发展预留空间,及时适应区域产业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支持学校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区域/行业实际、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制订校本人才培养方案,自主确定课程,开设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细化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等,鼓励学校高于标准办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下一步将强化推广应用,以标准化引领职教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全面落实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的应用。开展标准宣传和解读工作,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指导省级专业教学标准、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和实践,把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融入到职教高考、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中。另一方面,继续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总结第一批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继续开展其他专业的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持续加大建设力度,提高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水平。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